首页
问答
医院
医生
案例
知识
姜薇
姜薇 主任医师
实名认证 专业认证
性别: 注册: 2022-02-08

擅长:皮肤美容

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海淀医院

主任医师,副教授,从业25年。从事遗传性皮肤病的基因诊断工作已10多年,近几年开展了遗传性皮肤病的产前诊断工作,此项工作(北京大学皮肤性病防治中心开展)在国内尚属领先。目前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国外期刊发表英文论文(SCI收录) 6篇。2005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参与编写《实用皮肤病性病科门]诊急诊手册》和《皮肤病与性病学教学案例选编》等专业书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一项,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基金项;参与北京大学985项目基金;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种子基金、青年骨干基金和优秀回国人员启动基金等。 业务擅长:1、损美性疾病的诊治:痤疮(青春痘)、攮炎、 酒渣鼻、脂溢性皮炎、扁平疣、脱发、黄褐斑等治疗。2、 医疗美容:面部年轻化微创设计、光子嫩肤、激光祛斑、祛除疤痕激光脱毛、果酸焕肤等。3、过敏性疾病:湿疹、特应性皮炎等。4、 遗传性皮肤病:从事遗传性皮肤病的基因诊断工作。 社会职责: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科分会皮炎组委员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激光医学美容学组员 北京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皮肤性病学组委员兼秘书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颓 北京医学会职业病分会员 北京市海淀区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 北京医学会皮肤科分会青 年委员 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现代医学美容学组员。 教育经历: 1992年9月---1997年7月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医学学士, 2000年9月---2003年9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医学博士, 2014年1月---2014年8月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北京市海淀医院2021.01-2022.12医生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2015.08-至今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0.08-2015.08副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3.09-2006.08主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3.08-2010.08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生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997.08-2000.09 .医生 奖励奖项:(1)2005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2008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优秀党支部书记。 (3)2010年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4)2011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优秀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者 (5)2017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优秀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者。 学术成就:职业性接触性皮炎 赵惠娟,闫慧敏,郭独一,雷鹏程,路雪艳,姜薇。我国首例PNPLA1基因突变所致一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鱼鳞病家系的分子机制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2017; 50 (6) : 408-411。 (通讯作者:姜薇) 郭独一、闫慧敏、赵慧娟、姜薇。家族性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两家系OSMR基因突变分析。中华皮肤科杂志2017; 50 (2) : 15-18。 (通讯作者: 姜薇) 闫慧敏,赵惠娟,郭独一,张春雷,姜薇。高通量测序分析重度寻常痤疮患者和健康人肠道菌群差异。中华皮肤科杂志2017; 50 (3) : 172-176。 (通讯作者: 姜薇) 赵惠娟、闫慧敏、郭独一、路雪艳、姜薇。饮食与生活习惯对痤疮发病的影响。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6; (10) : 601-604。(通讯作者: 姜薇) 闫慧敏、赵惠娟、姜薇。高通量测序分析红斑期酒渣鼻患者与健康人面部皮肤微生物的分布差异。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 (10) : 991-994。 (通讯作者: 姜薇) 高第,黄二顺,孙婷婷,闫慧敏,尤艳明,姜薇。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一家系PTCH1基因突变分析。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 47 (12) : 860-863。 (通讯作者:姜薇) 路雪艳、李云珠、门月华、刘静、赵昧、姜薇。特应性皮炎样小鼠模型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的分子机制研究。中国麻风皮肤病学杂志2013: 29:164-167。 (通讯作者: 姜薇) 路雪艳、门月华、云珠、刘静、赵昧、姜薇。氨甲环酸外用对小鼠角质形成细胞分化脱落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 27: 17-19。 (通讯作者: 姜 薇) Weiliang,Ting-tingSun, Peng-chengL ei, Xue-junZhu. Genotype-Phenotype Correlation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 Pruriginosa. Acta dermato veneral. 2012:92:50-53. 曹源、庞艳华、孙婷婷、路雪艳、姜薇。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一家系报告及ADAR基因突变研究。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 7: 588-590 (通讯作者:姜薇) YanhongZheng ,CuncaiZhou, YongchuHuang, DingfangBu, XuejunZhu and Weiliang. A Novel Missence Mutationin SLC6A19 gene in A Chinese family with Hartnup disorder. Intern J Dermatol. 2009;48:388- 392. (Corresponding author: JiangWei.) Y.Wang.J.Y.Zhao,P.Tu,W.Jiang.X.J.Zhu.A novel missense mutation in COL7A1 in a Chinese predigree with epidermolysis bullosa pruriginosa. J Dermatol Science 2007; 46(3) :211-213.(Corresponding author:iangWei) W.Jiang, Y.Sun, S.Li, X.X.Chen, D.F.Bu, X.J.Zhu. Two novel heterozygous mutations in COL7A1 in a Chinese patient with recessive 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 of Hallopeau-Siemens type. BrJDermatol2005;152(6):1357-1360. WeiJiang, DingfangBu, YongYang and XuejunZhu. A Novel Splice Site Mutation in Collagen TypeVII Gene in a Chinese Family with Dominant 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 Pruriginosa.Actadermatoveneral.2002;82:187-191. 《实用皮肤病性病治疗学》 《实用皮肤病性病科门诊急诊手册》 《皮肤病与性病学教学案例选编》

0金币数
10 经验值
96主页被访
0粉丝

0 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