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皮肤美容,抗衰抗初老,玻尿酸,除皱瘦脸
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现工作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多年来师从于朱学骏教授,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并在基础研究方面有一定的成绩。擅长脱发类疾病、皮肤美容及化妆品皮肤病的诊治。央视《健康你我他》栏目主持人。设立了毛发、痤疮的专业门诊,分别对这两种皮肤科的常见病建立了标准病例和数据库。积极参加国内外相关方面的学术组织,和会议交流,对于这两种疾病治疗的标准化、科学化作出一定贡献。熟练掌握激光治疗、化学换肤、肉毒毒素注射等美容治疗技术,并参与全国范围的相关的学习班,讲授相关课程,对美容治疗技术的普及和规范化做出一定努力。自2002年引进了皮肤测试仪器和相应的程序,逐渐开展皮肤生理测试的项目,一方面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皮肤类型,并比较疾病与正常人在皮肤生理指标方面的差异,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帮助;同时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比较使用前后皮肤生理指标的变化,来评价一些药物及化妆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对化妆品皮肤病方面也很感兴趣,作为技术负责人,负责我科协助药监局监测化妆品不良反应的工作。基础研究方面主要致力于皮肤生理方面的研究,在色素性皮肤病、天然植物对色素合成的影响、皮肤光生物学及皮肤屏障方面做了一定工作。自2003年从国外研究机构,包括NIH引进了多株黑素细胞系,建立了多种来源的黑素细胞培养及角质细胞和黑素细胞共培养系统,为色素方面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并以此为平台对于目前国内常用的天然植物进行了筛选,对其影响黑素合成的能力及机理进行研究。皮肤光生物学研究主要是研究UVB对于表皮细胞的损伤及天然植物成分对于UVB的防护作用及机理研究。近年来在皮肤屏障功能方面的研究主要是研究各种理化因素对于皮肤屏障功能的损伤,影响皮肤屏障功能恢复的原因,除了关注皮肤的渗透屏障以外,对于皮肤的抗菌屏障也有一定研究,重点是研究表皮抗菌肽,深入研究它们与疾病的关系及如何调节表皮抗菌肽的表达来调节机体的天然免疫以及获得免疫,从而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这些基础研究获得了国际合作基金以及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基金等资助,已有三十余篇相关的论文发表在国内外杂志上,其中SCI收录的英文文章6篇。主编和参编多本皮肤及皮肤美容的科普读物,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共发表论文8篇。 业务擅长:1、脱发类疾病、痤疮、玫瑰痤疮。 2、 皮肤美容治疗如激光,肉毒素玻尿酸注射等。 社会职责: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美容化妆品研究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激光医疗美容学组委员、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注射美容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微创与皮肤整形美容分会秘书长 、微创与皮肤美容分会痤疮学组组长、牙颌颜面医疗美容分会常委、损伤救治康复分会常务理事、微创生物动能疗法亚专业委员会副组长、泛太平洋皮肤屏障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照明学会第六届光生物和光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皮肤专业委员会常委、皮肤微整美容学组副组长、皮肤专业委员会美塑学组组长、皮肤专业委员会角质层疗法应用学组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护肤技术发展分会副会长、护肤技术发展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华人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协会委员、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编委。 工作经历:2001年8月-2005年9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 2005年9月-2007年8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2007年8月-2013年8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副教授 2013年8月-2016年7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2016年8月-至今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教授。 教育经历:1992年9月-1997年7月 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 1997年9月-2001年7月 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博连读研究生。 学术成就:外用5 %氨甲环酸联合激光治疗黑眼圈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口罩时代”的皮肤护理秘籍。 学术著作编委:《现代皮肤性病诊疗手册》(第二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1;《皮肤科学与化妆品功效评价》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实用皮肤病性病治疗学》 2006;《美容皮肤科学》2008;《光皮肤病学》 2009,主译;《化学换肤》2009;《皮肤激光治疗精粹》 2012,主译;《美容皮肤科学》主诊医师教材,2012;《损容性皮肤病治疗与美容》2012;《皮肤病治疗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3。 获奖情况:教育部科技成果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要承担科研项目:(7122181)皮肤屏障功能损伤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与遗传过敏性皮炎的关系。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2.1.1-2014.12.31 (81201217)丝聚蛋白、屏障功能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协同关系在 AD 发病中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第一或通讯作者SCI文章: 1. Shaomin Zhong, Nan Sun, Huixian Liu, Yueqing Niu, Can Chen, Yan Wu. Topical tranexamic acid improves the permeability barrier in rosacea.Dermatologica Sinica,2015, 33(2):112–117. 2. Wu Y, Sun N, Xu Y, Liu H, Zhong S, Chen L, Li D. Clinical comparison between two hyaluronic acid-derived fillers in the treatment of nasolabial folds in Chinese subjects: BioHyalux versus Restylane. Arch Dermatol Res,2016,308(3):145-151. 3. Wu Y,Xu J,Jia Y,Murphy DK.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Hyaluronic AcidInjectable Gel in Correcting Moderate Nasolabial Folds in Chinese Subjects. J Drugs Dermatol.2016 Jan;15(1):70-6. 4. 王晓慧,李远宏,陈小英,刘红梅,周 珺,仲少敏,张子君, Astrid Desmons, 吴 艳.透明质酸及白藜芦醇的护肤品在剥脱性点阵激光术后修复中的应用.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17年2月第26卷第2期:56-60. 5. 童欣云,王晓慧,仲少敏,吴 艳.含吡硫翁锌、水杨酸的头皮洗护产品改善脂溢性皮炎的效果和安全性研究.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17,26(7):68-70. 6. Wu Y, Lu Z, Xie Y, Zhang W, Chen X, Shi Y, Li Q, Halstead M, Rogers JD, Silberberg M.OnabotulinumtoxinA treatment of moderate to severe glabellar lines in Chinese subjects afterlasertherapy: A prospective, open-label, noncomparative study. J CosmetLaserTher. 2018 Mar 2:1-9. 7. 陈昕, 苗晓琳, 王晓慧, 童欣云, 仲少敏, 涂平, 吴艳.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妊娠纹的疗效观察.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8, 51(1):48-50. 8. 仲少敏,苑辰,曹雅晶,童欣云,谢孟谚,吴艳,优化强脉冲光联合1565nm非剥脱点阵激光改善面部光老化随机半脸对照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2018年11月第51卷第11期Chin J Dermatol, November 2018, Vol. 51, No. 11 9. Wu, Yan, Wang, Gang, Li, Chengxin, Mao, Cheri, Lei, Xiaofang, Lee, Elisabeth. Safety and Efficacy of OnabotulinumtoxinA for Treatment of Crow’s Feet Lines in Chinese Subjects.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2019,1(7)2079 10.Hsieh MY, Zhong SM, Tong XY, Yuan C, Yang L, Wu Y (Corresponding Author). A Retrospective Study on Chinese-Specific Glabellar Contraction Patterns. Dermatologic Surgery.2019;00:1–8. 11.肉毒素注射在皮肤美容中应用的专家共识,中国美容医学,2017,8;26(8):3-8. 12.透明质酸面部填充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临床皮肤科杂志.2019,48(8):518-521. 著作译作:《光皮肤病学》2009,主译 《化学换肤》2009 《皮肤激光治疗精粹》 2012,主译. 执业证书编码: 110110000001924 主要执业机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